努力探索构建高中思政课新格局的有效途径
南漳县第一中学 汪明虎
高中阶段是学生身心、品行、思想、观念转型和成熟的关键时期,也是他们走好人生第一步,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重要时间节点。而高中阶段的教育又有其难以言说的特殊性,故而,无论情势如何迫在眉睫,常规教学、高考备考都被绝大数学校放在首在位置,其他课程也由此退而居其次,甚至被束之高阁,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因而,如何处理好高考课程与其他课程教学之间的关系,摆正思想课的位置,就成了高中学校管理者的重要课题。
教育法明确规定:国家要在受教育者中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教育,进行理想、道德、纪律、法制、国防和民族团结的教育;教育应当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吸收人类文明发展的一切优秀成果。既然教育法赋予了教师如此重大而神圣的责任和使命,教师就当不辱使命,勇于担当,努力探索构建思政课新格局的有效途径,毫不动摇地把思政课建设好,久久为功,春风化雨,落实好“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
近些年来,我校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创新教育理念,积极探索构建适合高中教育特点的思政课新格局的有效途径,使得学校思政课焕发了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成了全体教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根本遵循。
学校在构建思政课新格局方面,做了一些艰辛探索:
一、加强思想课领导。学校成立了以书记、校长为组长的思政课领导专班。专班负责规划思政课课程标准,制定思政课教育方案,每月召开一次专班工作联系会。联系会主要是根据中央、省、市、县相关部署,研判学校意识形态领域中可能存在的潜在风险和青少年学生中可能出现的错误认识和混乱思想,对症下药,有的放矢地开展形式多样的专题讲话或实践体悟活动,防微杜渐,点亮心灯,引导学生听党话,跟党走,报党恩;同时,领导专班每季都要进行一次较大规模的调查研究,然后从学生调查问卷中梳理出带有倾向性的共性问题,将这些共性问题交给领导专班下设的思政课题小组,由课题组研判攻关,开展教育。另外,书记、校长率先垂范进课堂,以坚强的思政课程领导力带领全体教师统一发声,讲好中国故事,站好思政教育主阵地,营造风清气正的思政教育氛围,扣好学生进入社会的第一粒扣子,筑牢意识形态领域的堤坝。
学校思政课领导专班下设课题组,课题组按照思政教育的主要内容又分为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教育、理想教育、道德教育、纪律与法制教育、国防教育以及民族团结教育和优秀历史文化教育等八个小组。八个小组既各有侧重,各有专攻,又彼此协作,相互渗透贯通,在统一的课程标准统帅下开展工作,从而构建出全员、全程、全方位的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机制。
二、建设思政教育队伍。要想把思想政治教育开展好,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成好,教师是关键。学校思政课领导专班牢牢把握关键,以习近平总书记在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指针,下大气力,从思想上、制度上、以及专业层面和技术层面上全面发力,建设德才兼备的思政课教师队伍。
首先,深入学习贯彻《教育法》,促使广大教师明确教育法赋予自己的思政教育的权力和义务,依照《教育法》的规定,自觉主动积极地履行思政教育的权力与义务,做到在思政教育实践中,“政治要强”、“自律要严”,对党忠诚,对事业忠诚;决不散布任何诋毁党、国家和社会主义社会的言论,决不大放厥词,蛊惑人心,玷污神圣三尺讲台和人民教师称号,殚精竭虑、矢志不渝地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其次,大力开展师德师风建设活动,促使广大教师在活动中树立榜样、厚植情怀、砥砺品德、体悟提升。近几年,学校持续开展主题鲜明、形式活泼的师德教育活动,树身边榜样,学优秀楷模,办师德演讲,谈学习体会,变爱心妈妈,成慈严父兄……润物无声,潜移默化之中,“情怀要深”、“人格要正”成了广大教师的自觉行为。
再者,加大思政教育培训力度,培养思政教育行家里手。从事思政教育的老师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纯粹思政教学的老师,思政教育也就不是单纯的思政课教师的独立行为,它是全员、全方位参与的宏大工程。既然如此,思政教育素材的选择、讲义的编撰、情境的设置以教法的创制等等,都成了全体教师和教育管理者所面临的实际困难。为此,学校一方面聘请专家对教师进行培训提升,另一方面,遵循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立足于校本研究,聚合众人的特长和智慧,分课题组编制思政教育课程标准和教育计划;深入挖掘教材中和日常教育实践中的思政教育资源,加以整合利用,合力编撰思政教育讲义或制定思政教育实践方案;再就是对全体教师进行现代多媒体技术应用培训,确保人人能操作,善使用。通过全面系统培训,“思维要新”、“视野要广”成了老师的自觉追求。
三、发掘思政教育资源。为了处理好思政教育与常规教学之间的关系,彰显国家课程的领导力,使二者水乳交融,相得益彰。学校八个课题组根据各自所承担的课题,结合各自学科的特点,以教育法所规定的思政教育主要内容为指针,深度挖掘统编教材、地方教材以及社会生活中蕴含的思政教育资源,然后加以整合、运用,取得了教学与教育相融相通、相辅相成的效果。
例如,爱国主义教育课题组,主要承担发掘教材和社会生活中蕴含的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教育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党的基本路线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就教育,中国国情教育,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教育等资源,并将这些资源加以提炼、升华,编写成系列讲座或实践体验方案。
理想教育课题组,主要承担从古今中外杰出人物、优秀团体中挖掘人生理想、道德理想、职业理想和社会理想教育的资源,引导学生从小立志,立志须高远,坚定献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理想和信念;同时把理想教育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紧密结合起来,与科学信仰结合起来,使得学生明白个人理想与国家命运、民族事业息息相关,从而自觉地将个人理想融入到共同理想之中,融入国家发展伟业之中。
国家统编教材、地方教材和现实社会生活中有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思政教育资源,只要我们留心观察,善于甄别,发掘提炼,就能为思政教育提供丰富鲜活的素材,让学生从中汲取无穷的精神营养。同时,从教材、身边和现实生活中去发掘思政教育资源,有力地克服了思政教育无所依凭、空洞无物、与教学实际剥离的弊病,一举两得,成效显著。
经过尝试和探索,学校八个思政教育课题组紧密联系社会实际,深度挖掘教育资源,精心打磨,推出了一批思政教育精品课,如《珍爱青春,拒绝“美丽”的诱惑》、《华夏血脉:56个民族亲如一家》、《网络不是法外之地》、《拒绝邪教,弘扬科学精神》、《中国,我为你骄傲》、《新冠无情人有情──致敬一线防控疫情勇士》、《家乡的味道》等等,这些课案既有典型事例的生动呈现,也闪耀着理论光芒,语言生动,形式活泼,图文并茂,有的还附有精彩的视频,深受学生欢迎。
四、创新思政课教法。思政教育的主体是学生,教育工作能不能起到入脑入心,外化于行,内化于心的作用,关键看学生能否接受。过去的灌输式、说教式的教法显然达不到教育的效果。为此,学校确立了思政课实践教学方式方法的原则,那就是教法要与不同课程相适应,与学生的性格特点相适应,与生活实际相适应,根据这些原则,灵活地选择教育的方式方法。
课堂探究式,激发学生自主教育的主体性。这种教育方式就是在课堂教学中构建教育的情境和模式,让学生置身于虚拟情境之中,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积极地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形式可采用质疑研讨、分享体验、自由辩论,变传统的灌输式为互动式,让学生走上讲台,既能调动他们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又能培养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时,通过对“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几个历史画面的展示,让学生切身感受到祖国的日新月异;通过对中西方政府在新冠疫情防控方面作为的比较,让学生深切体会到祖国“生命至上”、“以人为本”理念的伟大。课堂内的实践教学要充分运用多媒体资源,PPT课件成为必需必备。恰当地选择与教育内容相关的视频文件,在讲课的过程中边播边讲,之后进行讨论探究,发言分享。这种方式不但能够增强教学的实效性和吸引力,更能开阔学生的视野,扩大知识的信息量。
校内参与式,增强学生自主教育的自觉性。这种教育方法就是思政教育教师以校园环境为载体,指导学生积极参与各种主题鲜明的演讲赛、辩论赛、知识竞赛、模拟法庭等,引导学生参加校园公益活动、社团组织、校园文化建设,使学生在这些活动中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管理,学会关心和帮助他人,进而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使学生能够在切身体验和感受中强化教学效果。同时,利用电子白板、网络平台为学生答疑解惑,交流沟通思想;利用QQ家长群,家校互动,为思政教育的深度构建一个小小的社会环境。
校外实践式,发挥学生自主教育的能动性。这种方法就是教师根据八项思政教育内容和培养目标的要求,设计一些有时代意义的课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结构、认知深度、兴趣爱好选题或带着自己关心的问题,借助适当的方式走进自然,走进生活,走进社会,亲身体验,引发思考,深化认识,寻求答案。比如在开展“国防教育”时,结合中美关系、台海关系这些学生关心的时代问题,指导学生围绕“建设国防钢铁长城”搜集资料,描画自己的国防安全蓝图,以激发学生自觉捍卫祖国尊严、独立和统一的意识和情怀。同时,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县域内的红色教育基地和寒暑假社会实践平台,引导学生悼念先烈,忆思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课外实践教育活动的开展,教务处、政教处、团委要紧密配合,三力齐发,多管并举。
立德树人,千秋大计。重任在肩,我们将铭记总书记的谆谆教导,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切实端正“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社会主义教育思想,负重前行,不辱使命。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