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教师经验交流二(贾 勇)
教方法,教思想,切实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贾 勇
从教学十七年,默默钻研,努力前行,一直在寻找一种适合自己利于学生的教学方法,下面我就把平时在教学中的所做,所思,所感与大家交流一下。
一、用幽默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眼球。
数学的逻辑性,抽象性,严谨性,使得有的同学首先在心理上的数学有畏惧感,许多学生在高中最怕的就是数学,感觉数学课堂枯燥无味。怎样变枯燥为生动,变惧怕为喜欢?我采用了多种方式,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1、在课堂上除了用精确`,专业的语言表达知识,还需用幽默的讲解来调节课堂气氛,让数学的课堂也充满和谐的情趣。
2、用老师的激情点燃学生的热情。不管上哪堂课上什么知识点,我都充满激情的去讲解`。若一节课,都一个声调,都一种语气,我想用不了几分钟,就把学生带入梦的天堂。
3、知识讲解要做到层次分明。数学中的每一节,每一章知识都较多,所以在平时上课时,要细划每一个点,每节课讲解的那几点知识必须清楚,一目了然,说简单点,也就是学生晚上睡觉,可以很准确地回忆起,今天数学课讲得有哪几个知识点。(说到此处,要提醒年轻教师,在备课之前,先要做题,只有这样才能明白这节课要讲那几个知识点,每个知识点再怎么应用。)
4、借助白板展示。数学中有许多动点,动直线,图像的平移变换,借助白板的展示,更加直观,让学生能够能直观地接受,比如,线性规划,立体几何,圆锥曲线。
二、注重知识,方法整合,建立知识框架。
1、建构知识体系,对学生来说,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善于总结,归类,寻找不同的题型,不同知识点之间的共性和联系,可以避免题海战术占用太多时间,弄通弄懂一道题,才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对于高一,高二的基础教学,建立知识框架对学习教学也有很大帮助,高三更不用说。作为数学老师,不禁要对每一张的知识点进行整合,构建框架,还要对章节与章节的之间的联系,做到心中有数。
2、教会做题方法。数学每章中都有一些解题方法,作为在老师复习中,对方法性较强的章节要总结,对于方法性不强的章节,也要总结一套做题的基本思路。比如;平面向量这节,老师们都觉得方法性不强,学生做时也无从下手,但我在平时,就跟学生说有“模和平角”,能建坐标系尽可能建坐标系,屡试屡成功,只有老师在讲解时,不断总结,日积月累,“活中找死”让学生形成解题套路。同时“死中求活”提升思维能力。
三、多做多练,提高反馈,及时了解学情。
常言道“三天不写手生,三天不说口生”对数学教学同样如此,常见的题型不经常练习就会出问题,经常听老师们提出这样一些问题。
1、感觉自己课堂讲得很成功,但是学生掌握得不好,尤其是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够。
2、个别学生和班级成绩不稳定,不能朝着良性方向发展。
3、课堂上学生积极探究,课下解题能力一般,重思路,轻结果。仔细分析这些问题,根本原因在于教学反馈没有搞好,无法了解学生们学情。从而不能及时解决问题。因此我们在这方面要“反复练,练反复”的思想,对课堂作业`,周练反馈出来的问题和错误,进行分类,整理,反复训练,平时习题作业批阅“五必两注重”:有发必收、有收必看、有看必批、有批必评、有评必补。注重及时批改,注重面批面改,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教师的关爱和关注。然后对比较差的采取`课外辅导。
总之,追求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永恒的主题,作为教师要不断实践和总结,不断完善和创新,在有限的时间内才拓展学生学习空间,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编审:安敏)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